买包子花了14万!买包子花出去的14万回来了,但以后该怎么避免付错款?所以我们到底怎样才能确保资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个月之前,河南郑州一家包子店的老板月底对账时,发现居然多出了14万元的“巨款”。根据截图来看,顾客应该是在手机支付时错把密码当成购买金额输入了。
而就在昨天,“失主”终于出现在包子店,并和店主一起去了辖区派出所。派出所核实身份之后,包子店老板去银行将钱转给了“失主”。
这个结局可以说是十分感人了,可见社会虽然复杂,但好人还是很多的。只是我们在感动之余,也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我们的支付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呢?
在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之下,各种非现金交易和移动支付在中国迅速普及开来,就连小摊上都挂起了二维码,这确实给商户和消费者都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实惠。甚至我们能够引以为傲,因为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去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一。
然而,移动支付过程中也屡屡出现安全问题。毕竟扫一个二维码,真金白银就花出去了,虽然方便但也容易出错,而且很容易犯大错,此次的“天价包子”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
所以我们到底怎样才能确保资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除了我们自己小心和商户诚信之外,提供资金托管和交易服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密码、验证码、安全问题在支付流程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对于单笔大额或连续多笔等特殊支付情形应该采取更高级别的风控措施与即时安全提醒等策略。就像这次的事件,当事人付款过程中并未被要求输入验证码,付款之后也并未收到任何形式的提醒,虽然当事人有疏漏,但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媒体的曝光之下,平台联系了当事人,但起初客服对店主的求助并未给予回应,也未能在商户寻找当事人的过程中给予帮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用户自己转错账属个人失误,但第三方平台在交易保障和安全托管方面仍然要负起责任及事后协助追索的义务。
总而言之,第三方平台不应毫无作为,也不应冷漠地做一个旁观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将移动支付的风险降至最低,也才有利于行业的长足发展。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排行榜:http://www.2898.com/rank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