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看病“三长一短”深化医改是治本之源!所谓“三长一短”,就是指人们常感叹的“看病难”现象,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如何祛除“三长一短”?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分级诊疗等深化医改制度将重拳出击。
“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三长一短”的问题过去常被患者诟病。而经过了自2015年启动的首个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后,这一“顽疾”能够得以根治吗?
2月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改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三长一短”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还有待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根治“看病难”到底需要什么?恐怕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深化医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而深化医改又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症下药才能祛除“三长一短”?
去年远程医疗超6000万次
患者来医院就诊,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挂号。
焦雅辉表示,全国三级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4100余家医院可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是3年前的4倍。2777家医疗机构可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是3年前的3倍。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高小俊指出,“北京三级医院总体预约率61.8%,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北京市属的22家三级医院,2017年预约率超过8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其次,在医疗结算方面,为实现诊疗费用结算便利化,一站式结算、出入院床边结算等多种缴费方式也在医院里广泛实施,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缩短了缴费时间。
同时,在医疗质量方面,医疗质量提升明显。据国家卫计委发布数据,86%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2个省份建立了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的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远程医疗服务总例次超过6000万。
多学科诊疗远优于传统模式
继首个三年行动计划后,2017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多学科诊疗模式,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定址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治模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如果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就可以按照传统模式,到相关科室治疗。但如果是疑难杂症肿瘤病人,例如胃癌病人,过去找完内科又找外科,还要看放疗,这种模式应该发生改变。
季加孚称,通过预约,快速安排疑难杂症肿瘤病人到多学科平台就诊。实际上就是只挂了一个号,但是多个科室的专家坐在一起,共同商议诊疗方案。既能够为患者节约时间,也能够提高医疗资源效率。
从我们团队十几年的研究结果来看,MDT(多学科协作)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季加孚还表示,“相比没有经过MDT治疗的病人,经过MDT治疗的病人,确诊的及时性和治疗的生存期,都远优于过去传统的办法。”
分级诊疗制度科学分流患者
此外,对于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最大的区别,焦雅辉表示,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把改善医疗服务延伸到医院外,以医联体作为医疗服务组织模式,体现医疗服务一体化和连续性,使优质的医疗服务回到社区。
焦雅辉进一步指出,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过程中,一些慢性病患者,鼓励到基层进行签约。大医院把护理服务、专业技术、药学服务通过医联体下沉到社区去,来满足患者需求,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留在社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这也是推动解决“三长一短”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焦雅辉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改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深化医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中,第一项制度就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焦雅辉分析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让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人能够下沉到基层,一方面可以更好发挥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医疗费用负担,控制成本。
分级诊疗也有利于延长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时间。焦雅辉表示,如果能够把大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合理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就能够集中精力解决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的患者问题。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排行榜:http://www.2898.com/rank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