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巨头转型屡受挫市场垄断不打破,难解转型之困。面临市场变化,运营商做出了一定的应对,但总体感觉是亦步亦趋,反应迟钝,在转型上患得患失,不够主动果断。
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是2014年为应对微信的冲击而推出的产品,当时受微信的冲击,三大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语音和短信两大支柱业务均面临下滑。中国移动的反应还不算太晚,还应景地打出短信“免费”的口号。但两年之后却仍然没有正式推出,而微信已经从当年的4亿增长到如今的8亿,成为全民性的基础社交应用。整合通信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当年冲击最大的是短信业务,如今忽略到财报都懒得披露,而语音业务也大幅下降,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社交关系都比之前要稳固得多,想撼动微信几乎没有希望。恰恰是中国移动自己耽误了时机,造成被动。
事实上中国移动开发过或试图研发过不少好产品,比如飞信、手机支付、移动阅读。中国移动很早就意识到手机支付的前景,也曾经多次投入重金组建团队研发手机支付来切入市场,但都因为受到各方面阻力或其它因素半途而废,产品一直没能面市。看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风光无限,蚂蚁金服估值更是高达600亿美元,本有机会领先一步甚至成为巨头如今却沦为路人甲,不知道中国移动心中是何滋味。
其中最可惜的就是飞信,它甚至一度拥有4亿用户,成为2G时代的即时通讯应用王者。但因为缺少应变和用户思维,在3G时代产品落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逐渐被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微信等新应用取代。如今,飞信仍然存在,但用户数量和活跃人数均无法与早前相比。中国电信的易信起步太晚,更多是表明自己想要主动转型的姿态。
当然飞信令人扼腕的真正原因,中国移动内部视之为服务自己用户的一个辅助沟通工具,忽视它的社交功能和背后的用户价值。这与黑莓BBM的境况非常类似,沦为主营业务的附属工具,在内部难享应有的话语权而无法得到独立发展,最终被其他社交应用击败是必然的。
造成三大运营商转型艰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国企相对僵硬的管理机制,但另一个方面则是市场垄断。
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仍是三大运营商为主,曾经视为打破市场垄断的虚拟运营商并未得到想象中的份额,对三大运营商的冲击很小。由于号码、资费等资源完全受制于三大运营商,虚拟运营商的成本甚至高过三大运营商的套餐资费,虚拟运营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极其有限。残酷的市场前景使得超过百万用户的虚拟运营商屈指可数,很多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实际开展业务,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现实情况并没有任何变化。不知道广电取得牌照后有何表现,能否给市场带来一些新变化。
由于垄断了基础数据业务,语音业务下滑并没有影响巨头们的业绩。最新财报显示,除了不争气的中国联通外,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营收、利润均持续增长。在一个自然增长的垄断市场里,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其实都会有不错的收成,那么又何需多少创新和服务的意识呢。
这也决定了市场垄断不打破的话,电信运营商就难解转型之困。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经济,是社交+内容+服务的新形式。中国移动做过多次转型尝试,试图转型为类似腾讯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只是一直没成功,至今仍在尝试。中国电信目前的定位比较明确,那就是要从原来的通信企业转变为基础数据业务服务商,只是市场发展空间比较狭小。完全没有策略的是中国联通,那个曾经以长市合一变相取消漫游费的企业近几年毫无亮点,照此形势发展下去,当市场自由竞争时先死掉的最可能就是它。
而就在昨天(9月5日),腾讯首次超越中国移动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股价高低不能代表什么,但事件却清楚表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最后用前段时间的朋友圈来结束本文:有好友发动态抱怨中国电信的信号太差,结果不少朋友纷纷回复揶揄那是因为他还没用过中国联通的服务。当最基本的服务质量都无法保障时,其实谈转型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
2898站长资源平台分类目录排行榜:http://www.2898.com/webmain/xxfl_flml.htm
下一篇:面对新形势,三大运营商有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