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郭安丽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扩容打造科技创新区域集聚态势
6月20日, 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同意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这是继今年3月份,国务院批复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国家对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再一次扩围。
至此,今年以来,仅半年时间,国家就新设了5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而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数在全国也达到了16个。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短期目标实现之年。在“十三五”期间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区域创新中心是重要的抓手,而自主创新示范区更是重要的载体。这也是在“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国家在半年内就集中批复5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原因。
新增福厦泉与合芜蚌两个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其目的就是推动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在国际高端环节占有一席之地,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6月20日,国务院公布福厦泉与合芜蚌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正式批复文件。此前的6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在福厦泉和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分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布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高端人才与“双创”结合的重要平台、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带,在升级发展上探索更多鲜活经验。
在定位方面,福厦泉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主要担负起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同时努力把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海上丝绸之路技术转移核心区、海峡两岸协同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至于芜蚌国家高新区的定位,国务院要求努力该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实际上,该示范区则脱胎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包括了合肥国家高新区、芜湖国家高新区以及蚌埠国家高新区。安徽当地媒体曾报道称,将发挥合芜蚌国家高新区产业特色优势,立足“高”,突出“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际上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从而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目前,国家已经给予自创区诸多优惠政策,包括股权奖励可在五年内分期缴纳个税;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五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参照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等。
半年内批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今年3月份,国务院批复了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6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福厦泉与合芜蚌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仅上半年国家就新设了5个,而总数也达到了16个。
自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成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7年时间内示范区几经扩围,迄今已增至16个。去年以前的11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江苏苏南、天津、湖南长株潭、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杭州和珠三角。今年又新增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以及此次扩围的福厦泉和合芜蚌。它们陆续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扩容释放出“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将形成区域集聚态势的政策信号。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任新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扩容,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大举措,“十三五”期间全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将迎来新局面。
业界认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提速与“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直接相关。 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他要求,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表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2015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研发投入效益的提高。
“国家推行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自主创新,刺激企业创新、发动人才培养等。”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此前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新技术能力多集中在外国的跨国公司的手中,中国则需要考虑大幅度转型的问题。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短期目标实现之年。分析人士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区域创新中心是重要的抓手,而自主创新示范区更是重要的载体。这也是为什么,在“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国家在半年内就集中批复了5个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峰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国家一直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在增加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助于推广此前的创新经验,并结合本地产业环境先行先试,加速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国家自创区批复步伐尚未画上句号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更多的地方正在积极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日前透露,宁波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据了解,宁波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平台。
实际上,自2014年底国务院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年多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成加速趋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任务也包括“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3月29日,国务院要求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8个部门负责落实这项工作。
“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海通证券分析师涂力磊此前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近几年高新区起到了创新的引领作用,从以往高新区表现来看,易形成科技创新与金融、贸易、投资、文化等要素的良性互动,激发区域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实现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城区功能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科技创新及再工业化战略与国内部分中心城市纷纷获批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8美国爆发了影响世界经济的严重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的2009年9月,由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报告,承诺要充分发挥创新潜力,促进新就业、新企业和新产业,政府适当介入成为推动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的重要渠道。
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也曾在今年年初曾表示,科技部将积极推动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国家层面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支持各个国家自创区开展机制体制和政策创新。
今年3月3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
“能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一般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基础。例如辽宁沈大两市聚集了全省60%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企业。”刘峰表示,被认定为示范区后,更有政策优势,制定本区域创新政策的权限更多。
目前,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用地、财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多个层面来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发展。这些优惠政策包括股权奖励可在五年内分期缴纳个税;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等。
新增5大示范区角色定位各异
6月20日,国务院批复福厦泉与合芜蚌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加上今年3月份国务院批复的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截至目前,国家新增5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这5个示范区,除了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和作为当地新兴产业核心区外,在国家的整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大盘子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定位。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福州、厦门、泉州三个片区,将按照协同创新、错位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示范样板。
福州片区在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和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样板。将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福州新区,以省会城市科教资源相对集聚和多区政策叠加、开放创新先行的优势,以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技术转移、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在光电显示、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打造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厦门片区将在两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后工业化进程和创新合作战略性枢纽作用等方面提供示范,集中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等方面发力。
泉州片区在汇聚民间资本调动民营企业活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供示范。重点将围绕建设国家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智能制造为重点,在微波通信、机械装备、太阳能光伏等方面,打造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脱胎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包括了合肥国家高新区、芜湖国家高新区以及蚌埠国家高新区。该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建设成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
事实上,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省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尤其是合肥市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极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涌现出量子通信等一批高端的科研创新成果。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安徽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有效抓手。这有利于形成以成都、长株潭、东湖、合芜蚌、苏南、张江等完整区域创新链,实现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接续发展、协同发展。
河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郑州、洛阳、新乡等高新区,将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后,将起到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作用。”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赵建军透露,作为试验田,示范区将在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获得一些先行先试政策。
未来,郑洛新三个国家高新区,着力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重点开展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新型研发组织、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的试点示范。赵建军表示,通过国家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将达11%。
辽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沈阳、大连国家级高新区设立,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沈阳作为沈阳经济区的中心,是辽宁省沿海与腹地互动的支撑点;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目前,沈阳高新区已建成软件及系统集成、智能机器人、数字医疗设备、IC装备等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连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交付指数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已建成千亿产业集群。
大连金普新区创新聚集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其中智能制造领域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产业基地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辽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能够统筹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能够为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和东北腹地三大经济板块注入新活力。
山东半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市群。济南、青岛、淄博等六地以全省约40%的面积和人口,贡献了全省54%的GDP、集聚了75%以上的科教资源。济南等国家高新区创新活跃、体制机制灵活,具备带动山东整体跃升的基础。
山东省科学院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海波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打造“四区一中心”,实现示范区功能布局和主导产业的错位、协同发展。
济南将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讯、环境协同观测的信息产业集群。青岛(含西海岸片区)发展面向高端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航运物流领域的重点产业。潍坊在壮大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方面集中发力。烟台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淄博和威海则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高地。
上一篇:2018年十大科技趋势
下一篇:靖远首届科技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