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建设一流的科研队伍,多年来,十堰市太和医院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办法和人才培养规划,夯实科研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科研整体实力在同行中持续保持“五个第一”,即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数量在全省市州医院中排名第一;每年获得的省市科技奖励数量在全省市州医院中排名第一;每年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在全省市州医院中排名第一;每年申请并获批的专利数量在全省市州医院中排名第一;科研平台的层次和数量在全省市州医院中排名第一。
近年来,市太和医院先后引进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6名海内知名科研及管理专家,形成了“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局面。2016年,十堰市首个院士工作站陈孝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市太和医院;2018年6月,周良辅院士工作站在太和医院挂牌。
在注重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的同时,市太和医院还高度重视科研临床转化,成立了医学科研转化中心,建起了科研大楼,先后有246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15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市科技进步奖,承担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成果数量及获奖等次在同级别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全院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努力拼搏,兢兢业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能手。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市太和医院开展了第三届“太和科技精英”评选,经过严格评审,产生了曹政等10名“太和科技精英”以及柯青等10名“太和科技精英”提名。
第三届“太和科技精英”风采展(10人)
(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政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市太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5篇;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 《复杂冠脉病变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一书,作为主要写作人员参与编写多部专业书籍。其研究成果 “药物调控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丁妍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委员,《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第一届编委。主要致力于肿瘤和干细胞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湖北医药学院及市太和医院科研项目共计6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湖北省重大专项、湖北省创新团队等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科学引文索引》)发表论文8篇。
柯昌斌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市太和医院麻醉疼痛研究所所长、麻醉科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机制,利用膜片钳、转基因结合病毒示踪等方法,揭示突触重塑在疼痛中的分子机制及疼痛相关的神经环路,率先在鄂西北地区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主持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及湖北省卫生计生青年人才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发表论文3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8篇,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9篇;出版专著2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十堰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荣获2014年“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骆志国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现任市太和医院肿瘤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放疗为中心的肿瘤综合治疗、肿瘤放射抗拒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人喉鳞癌原发性放射抗拒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关键基因靶的分析”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持了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卫生厅中青年项目等课题研究,以及“PAG1调控整合素β1活化介导人喉鳞癌原发性放射抗拒的机制研究”“Spy1介导p19INK4d磷酸化参与喉鳞癌原发性放射抗拒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完成了 《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与防治》《食管癌患者及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等课题,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10余篇。
张吉才
博士,主任技师,教授。现任市太和医院检验部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微生物和免疫学会常委、湖北省检验学会常委,湖北省临床检验管理委员会常委、湖北省免疫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表观遗传学。主持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市科技局项目1项、省团队项目1项、湖北医药学院团队项目1项、太和医院团队项目1项、太和医院院级项目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10篇;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6部。
陈黎
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市太和医院药学部主任、武当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药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北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药师》杂志编委。近年来,其在国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 “武当山地区白芨产地适宜性及品质评价研究”获2017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多项课题分别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主编参编著作 《湖北药材志》 《中国武当中草药志》 《抗微生物药物学》等,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郭兴荣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市太和医院生命科学研究所 (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近年来,其一直从事糖尿病、肿瘤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在SCI(《科学引文索引》)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现主持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项目共计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2项,其他类别项目4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等项目。致力于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β细胞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治疗、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肿瘤等研究。
冷卫东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市太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擅长于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防治及修复重建、口腔循证医学、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科教论文70余篇,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1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6项、市级项目1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1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 “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市太和医院口腔科于2015年、2016年连续排名全国地市级医院口腔科首位,进入全国口腔专业30强。
孟忠吉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德国Duisburg-Essen大学博士后。现任市太和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肝病的基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在RNAi和基因编辑抗HBV作用、HBV模型以及肝病的细胞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参与3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项目等。分别在国际HBV分子生物学大会、欧洲肝病会议及德国病毒学年会上作交流发言。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33篇,以责任作者身份在SCI(《科学引文索引》)发表论文18篇。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3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军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市太和医院胸心大血管外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胸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及基础研究,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外科手术治疗和主动脉夹层治疗领域中成绩突出。《胸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获得省科技成果奖。近五年来,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2部。专注于胸部肿瘤的基础研究,致力于胸腔镜微创手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的开展,以及基因调控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循环肿瘤细胞和药物敏感基因检测指导精准化疗研究,率先开展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基于基因研究和微创手术的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获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食管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技术集成与应用》获2017年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三届“太和科技精英”提名(10人)
(按姓氏拼音排序)
李军 博士,副主任医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血管重构。
郑涛 博士,主管药师,现任市太和医院武当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评价方面的研究。
柯青 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
李杰 博士,主治医师,现任市太和医院检验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趋化因子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蒙臣 住院医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围术期脏器保护、肺损伤的免疫反应与组织修复。
牛玉明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市太和医院循证中心副主任。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畸形整复及牙槽外科的临床研究。
彭春艳 博士,主管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
汤祥军 副主任医师,现任市太和医院医务处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王治校 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张力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主要从事颅底疾病显微外科治疗与临床研究及相关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