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记者 鹿强 华夏酒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并步入世界葡萄酒大国的行列。但如何实现由葡萄酒大国向葡萄酒强国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困扰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核心课题。
很多专家和学者指出,要实现这一跨越,必须认认真真地从基础做起,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扩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教育就是夯实产业基础的重要一环。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为代表的高校,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葡萄酒界的“黄埔军校”
说起中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教育,一所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个关键人物,贺普超和李华,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西农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被誉为中国葡萄酒界的“黄埔军校”,“人才的摇篮、技术的源泉、产业的支点”。业内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凡有葡萄酒处,皆有西农人。”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国葡萄酒行业的技术骨干80%毕业于西农,国内11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8家的技术老总毕业于西农。西农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可以说,西农葡萄与葡萄酒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教育的发展史。
1978年,百废待兴,教育成为国家复兴和民族振兴的支柱与希望,但那时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教育却是一片空白,没有一所高等院校设有葡萄种植和酿造专业。在这之前,葡萄酒企业所需的技术人员大多来自各地轻工院校所开设的发酵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或依靠企业自主培养、传授。
李华
西农的前身为西北农学院。1978年,园艺系刚刚恢复招收研究生。这一年,来自重庆市梁平县的李华,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考入四川农学院农学系。
李华拥有众多耀眼的光环:新中国获得国外葡萄与葡萄酒博士学位第一人、创办了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推动颁布了中国葡萄酒第一个国家标准等。
而这一切成就皆起源自于1982年,此时已经本科毕业的李华迈出了自己人生重要的一步,考取了西北农学院园艺系、被誉为“中国葡萄学第一人”贺普超教授的出国研究生,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进入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学习,攻读博士学位。
从此,李华与西农牵手,与葡萄、葡萄酒结缘,两位中国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重要的开拓者也走到了一起。
1985年12月,李华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顺利地拿到了葡萄与葡萄酒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在西农的导师贺普超教授深感中国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匮乏,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葡萄栽培与酿造专业。尽管一开始还只是三年制专科,但它预示着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教育的航船从此扬帆起航了。
曾获得前苏联农学博士学位的贺普超先生,为我国葡萄栽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业几十年,他培养学生数千人,其中包括晁无极、李华、段长青、崔严志、罗耀文等一批我国著名的葡萄与葡萄酒专家、学者及技术骨干。
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诞生
1986年,回国后的李华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偏僻的西北小镇杨凌,和贺普超教授一起,开始了为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事业拓荒创业的艰辛历程。
1988年,葡萄与葡萄酒教研室成立。
1994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李华联合全国13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在西北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基础上,创办了股份制的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这是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与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
1999年,西北农业大学与其它六个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了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入发展新时期,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也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回望历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建立在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它的成功运转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葡萄与葡萄酒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了以最终产品为目标的水平分科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多学科方法为手段,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保障的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体系,其深远影响弥久恒远,由此中国的葡萄与葡萄酒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规模扩招标志着高等教育开始向产业化发展。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成立。这意味着随着葡萄酒消费比例的提升,中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教育日益得到社会和行业的关注,不再是西农一家单打独斗,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逐渐进入群雄并起的新格局。
同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加入了世界葡萄酒大学联合会,开始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葡萄酒技术人才,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决定在学院设立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2003年,教育部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收入专业名录;2004年西农和中国农大入选985工程。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2005年,中国跻身葡萄酒十大消费国,两所重点院校的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直接、间接地推动了国内其它20多所大学相继进入葡萄酒专业领域,行业教育的发展也再次提速。
特别是2008年奥运之后,一些地方高等院校如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鲁东大学、滨州医学院、宁夏大学等先后增设葡萄、葡萄酒酿造相关专业。
2018年4月,由西农葡萄酒学院倡议,22所全国建有葡萄酒专业的高校组建了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联盟。
各成员单位将以联盟为平台纽带,在人才跨校交流与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共建与教材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聚焦国家战略,围绕产业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动中国由葡萄酒大国向葡萄酒强国的转变。
2018年5月,比利时布鲁塞尔葡萄酒大赛首次走出欧洲,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由此引发新一轮葡萄酒教育热;
2018年6月,中国第一个葡萄酒产区教育培训项目—贺兰山东麓产区培训项目在银川推出。
葡萄酒教育市场向好
房玉林
根据现任西农葡萄酒学院院长房玉林的表述,西农的葡萄与葡萄酒专业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链条,学生还可以参加交换生学习,前往国外深造获得双学位。
房玉林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就业能力的成熟酿酒师。”近些年葡萄酒学院培养了本专科生2600多名,硕博士400多名,各类培训近1万名。
房玉林表示,目前葡萄酒行业在中国发展势头很快。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能力位居世界第五,预计2020年会进入世界前三,2025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年西农葡萄酒专业本科生毕业120名,研究生30多名,行业提供了将近500个岗位。由于不少学生选择出国或读研,人均就业岗位达3~4个。
从近几年的就业统计来看,毕业生出国和考研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去年的毕业生中1/4出国深造,1/3继续读研。由于人才需求量大,从2017年开始,西农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从之前的120人增加到180人。
据了解,中国潜力巨大的葡萄酒市场,从种植、酿酒、品酒、营销、管理各个环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都越来越大。以目前拥有上百个酒庄的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为例,酿酒顾问却多为外来聘请,甚至有多个酒庄共用一个酿酒师的情况,人才缺口非常大。
宁夏贺兰晴雪酒庄酿酒师张静曾指出,中国葡萄酒行业急需三种行业人才:
首先,一流的种植师,这是当下最紧缺的。中国目前很多新建酒庄,都需要从种植葡萄园开始起步。酿酒师固然重要,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优秀的葡萄种植师,高品质的葡萄也无从谈起;
其次,一流的酿酒师。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交流对于酿酒师来说至关重要,他们需要跟世界各地的声音和思想进行碰撞。酿酒师需要了解现在的流行趋势,大众口味的偏向,国外酿酒师的关注点;
第三,一流的营销人员。葡萄酒首先是一个产品,当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便需要装载一些富有情怀的东西。需要专业的市场研究人员来了解消费者心理,讲出能吸引消费者的故事,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 THE END -
上一篇:工业和教育的交汇点:STEM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