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布局跨境支付“找零”战争抢夺万亿市场
2898
动态 2019-06-08 00:05:42 字数:4286

BAT布局跨境支付打响“找零”战争抢夺万亿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预计将增至6.5万亿元(1.02万亿美金),达到30%的年增长率,占中国总进出口贸易额的20%。另外,在签证政策等利好刺激下,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16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预计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领军企业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在随着消费升级和境外旅游的热潮,向全球进行跨境支付的版图扩张。


扩张的其中的核心关键词,是找零。


国人境外游足迹就是精准导航


在4月18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微信支付实现泰国全覆盖》的报道中,引用了两则数据进行比对:其一是泰国旅游局统计,2016年12月到2017年春节期间赴泰中国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倍以上;其二是微信支付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泰国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


后一组数据尽管没有标明具体时点,但依然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游客的增长,微信支付的使用率也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而之间的比例差额,则来自于普及程度,无论是对于用户而言,还是对于泰国的商铺。


不仅仅是微信支付,国内领先的另外两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蚂蚁金服(支付宝)与百度钱包,也早早的进入了泰国市场。


去年4月1日,百度钱包在海外市场低调上线了Monica Pay服务。就在当月中旬泰国泼水节期间,百度钱包的“扫码付”就开始在泰国曼谷、普吉、清迈和芭提雅四个城市全面上线,经营业务主要为餐饮、购物中心以及泰式按摩服务等。


但一直和微信支付形成拉锯战的支付宝的动作幅度则显然更大。2016年11月1日,蚂蚁金服对Ascend Money展开战略投资,通过输出技术和经验,推出泰国版“支付宝”,并将Ascend Money引入支付宝的“全球收全球付”支付系统,推进eWTP的基础设施建设。


和微信支付,重点在太过做游客生意不同,支付宝的野心更大:未来5年有望服务泰国一半以上的网民,帮助泰国发展“无现金社区”。


若用简单的话语来描述,则可以说,比起对手们还在做国人生意的角度,支付宝利用自己在互联网金融上较为完备的场景生态,已经迈入全球人民“大团结”的门槛了,构建一个全球支付网络,而不仅仅是服务国人。


支付宝并不讳言这种企图。其在年初对媒体放言,希望用技术和数据,10年内为20亿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其中60%用户来自海外。而目前,其已为2亿海外用户提供了服务。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据艾瑞咨询4月初最新公布的数据,2016Q4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共占据92%份额,其中支付宝占比55%,财付通占比37%。相比较艾瑞此前最新的2016Q1数据,支付宝市场份额环比增长3.2个百分点,财付通则微跌1.3个百分点。


但放在一个更长的时段来分析,支付宝在2014年拥有的79%的市场份额,因为微信支付的出现,在2015年锐减到50%。同时,在国内双强争霸基本已经固态、人口红利挖掘也接近尾声之时,选择全球复制“支付宝模式“,也是唯一的出路。


但不得不说,目前BAT们的跨境支付业务,其核心依然是冲着消费场景而去。同时,所有的内容,都指向了各种肤色、各种阶层用户钱包里面的“零钱”和“找零”生意,即消费场景。


之所以都把泰国作为首选目标之一,则是中国游客近年来境外游的足迹,主要集中于此。换言之,用中国游客在兑换外币的郁结和国内养成的支付习惯,来压迫热门境外旅游地接受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方便”。


微信支付海外运营负责人殷洁坦言,针对中国出境游客拓展日本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下一步考虑欧美市场,但不会是重点拓展区域。


最大限度的将麻烦留给自己


互联网金融版的跨境支付,其实延续了整个互联网+最传统的路数——拆掉的用户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收费站”和麻烦,最大限度的将麻烦留给自己。


好处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境外旅游中,消费者到达商品的距离变成了直线、并缩减到了最短。


以微信支付为例,在海外拓展时,其资金的换汇是与建行等国有银行合作。消费者用微信扫码完成一笔支付后(按照银行当日牌价计算汇率),资金会进入微信在有外汇储备能力的银行开设的外汇储备金账户中,在T+1个工作日完成换汇、结算,资金进入商户的境外银行账户中,这笔资金具体几天能到商户手上,要视它所在当地银行的到账时间而定。移动支付的收单在现阶段的费率通常会低于传统的境外收单方式。


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境外支付流程与之相类似。而移动支付的最大好处,即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用户都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扫一扫动作,剩下的事均有平台方去协调、去麻烦。


但这样的运行模式,往往只是在初期拓展时有奇效,尤其是在以信用卡支付为主流、移动支付并不强大的旅游地。然而,在进一步扩展中,则麻烦多多。


如在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全力进击的韩国。和欧美相似,韩国也是一个信用卡习惯占主流的国家,出租车也支持信用卡付款。也由此,移动支付的场景多存在于旅游点和面向中国游客之上。反而韩国最流行的移动社交软件KakaoTalk所推出的支付工具KakaoPay,在韩国人自身的交易体系中,往往只存在于线上。


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国外的移动支付没有中国普及的大环境下,孕育着蓝海;但仅仅依靠境外游带动,则蓝海的空间有限。


必须有更多的布局来破解瓶颈。


远交近攻,海外布局里的“买买买”策略


在许多业界观感中,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跨境支付全球布局上,往往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共识:


支付宝全球铺开买买买,微信支付一城一国推推推。


至于百度,动静不大,人家现在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不是吗!


但这种理解其实颇为表面化。尽管2017年,蚂蚁金服在海外的买买买进入加速阶段:1月,与全球第二大汇款公司MoneyGram(速汇金)达成协议,将以约8.8亿美元对其进行并购;2月,蚂蚁金服和菲律宾公司Ayala联合投资隶属于运营商GlobeTelecom的数字金融公司Mynt,向韩国Kakao Pay投资2亿美元;3月阿里巴巴增持印度电子支付公司Paytm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以资本整合的方式融入当地市场,使得支付宝的跨境支付覆盖面急速增大,形成一种“全球同步上架”的观感。早在去年双十一前,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入支付宝,并支持18种货币结算。而在双十一期间,支付宝国际交易笔数同比增长了60%,全球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用支付宝参与。


反之,以东南亚等周边旅游目的地国为先导的微信支付,其国际空间目前还十分有限。截止4月初,微信支付共登陆12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1个币种直接结算。


但实质上,两大平台的路线并没有多少差异,均是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对亚太周边市场,进行强势地推;而对其他辐射能力较差、尚未成为中国游客主要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采取尝试性合作、扶植当地平台为主要推进方式。


如香港,作为内地用户境外旅游的第一站,两大平台均派出了强大的地推团队,有游客即反馈在香港主要购物地点,到处可见两家平台的团队在强势拉人头。


这样的场景,在日韩、东南亚均不鲜见。与此同时,在周边“旅游胜地”,两大平台也采取了各种姿势和某个“地头蛇”进行合作,如前述在韩国,支付宝的合作方是做社交的Kakao,而在香港,则选择与当地最大的电子收费系统八达通进行合作,两个合作者的形态不同,但生态上都是当地最强的用户人头所在。微信支付则延续国内的开放策略,只做基础的解决方案,将庞大的服务市场,留给更了解境外市场的第三方合作伙伴。


这样的不同姿势选择,也同样源自于两个平台自身定位上的差异:支付宝的势力集中于线上,做跨境电商更容易形成黏性;微信支付没有多少电商基因,做线下服务场景,以O2O的姿势来寻找市场。


只是旅游场景多集中于线下,使得微信支付的优势更为明显,而支付宝的全球布局则略显浮躁。


不过,每一个支付场景上同时出现两个平台的接入口,未来将变成常态,就如国内一般。


最后,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以各种姿势切入之后,一个在国内已经出现多时的问题必然爆发:还有什么更多的场景可以消费?


跳出工具化应用才能全球化


“找零”模式必然出现的发展瓶颈:通过互联网打通消费链,可以扩大快速覆盖,但也仅此而已。必须进一步开拓企业级的跨境支付市场才行。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此不具备太多优势,只能依靠消费场景的扩展,让中小企业和小业主们形成一定的黏性。


此外,据媒体报道,中国的应用程序存在遭到中国政府审查数据的可能性,这一点无法否认,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对此抵触感很大。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亚太地区金融科技主管詹姆斯·劳埃德认为,“(电子结算在中国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期待值较低。向海外移植并不容易”。


这同样给予了想要通过至下而上的方式进入全球支付体系的国内第三方支付一个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瓶颈,其实对于国内其他意图进军跨境支付的金融机构们,如何化解这一症结,也是一道难题。


继续在“零钱”和“找零”上挖掘场景,并且通过绑定各国“地头蛇”们,专管支付业务,绕开隐私问题,亦是一个可行的路线。


或者可以这样说,早前的快速拓展,除了拜消费升级和境外旅游所赐外,还因为国内跨境支付上过去的积弊和信息孤岛等旧有原因所致,也使得BAT的跨境支付布局,能够如其他O2O项目在国内快速破除传统产业积弊一样,实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效。


如何寻找更多的使用场景呢?最关键的不是开发更多的金融工具,如借贷;而是跳出境外支付这一工具化应用,在传统线下交易和线上网购场景之外,构筑更多的内容,比如社交、个性化服务。


前者或许在推特和脸谱的包围下,在各地已经形成的本地即时通讯应用如韩国Kakao、日本Line的围剿下,只能采取合作的态势,为其寻找和中国消费者、商家之间进行“交易”的通道,形成资源互换;后者则可借助中国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氛围,形成更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特别是在当下跨境支付主要是从国人钱袋子里掏钱给国外商户为主流的形态下,将中国厂商、特别是创业者的产品,输出到国外,形成真正的双向跨境支付氛围,这可成为下一阶段,最有可能实现的场景内容。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那些境外的合作平台们,更好的理解中国市场,并挖掘可供“外国友人”消费的内容才行。


至少,这个“零钱”生意,才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


更多可关注2898站长资源平台资讯栏目:


0人参与回答
  • 未添加任何数据~~

提示信息

联系电话:
1585150508*
QQ交谈:
小编
站长微信:
站长邮箱: service@qingjiuzhu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