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消息 几天前,针对e租宝公司涉犯罪事件已经被立案调查,各地公安局也纷纷在官方微博平台发布公告,表示警方对涉案相关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对涉案资产进行查封、冻结、扣押。近日,近日有消息爆出,在合肥e租宝的3家门店均被查封。
据有媒体报道,合肥三家门店悉数全被查封,并已被贴上公安封条。在合肥位于之心城写字楼上的e租宝合肥分公司如今已经被警方查封了,大门被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经侦大队贴上了封条,所有告知上写着:公安机关已对“E“租宝网络金融平台及其关联公司涉嫌违法犯罪进行立案侦查。各投资人应通过合法途径向住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勿传谣造谣。公安机关将依法办案,并依法律程序适时公布调查结果。原“E”租宝办公地点已被公安机关查封,非经公安机关批准,严禁任何人进出,违者必研究。
据悉,此前该门店门庭若市,如今却人去楼空,部分投资者前往试图询问要回资金,却也只能吃闭门羹了。目前警方对e租宝仍处于调查之中,投资人仍需等待最后结果。
这个月以来,P2P网贷平台e租宝被查,引发行业震动——但这并不令人意外,无非就是一家比较大的平台“出事”罢了,许多人早就预见到中国p2p行业终会爆发大事件。把视野抬高一些,这也只是近年来投资理财种种乱象的其中一个而已。每次出问题,就有人抨击监管不力,抨击一些大媒体或者各路名人为骗子站台,这些说法不乏道理,但如果一味把责任推给他们,并不能让出事的概率减小。
e租宝之所以短期内玩得这么大——700亿规模;玩得这么过火——大量线下代理揽客、资金无第三方托管、自己给自己融资、天量营销经营费用、资产端收益明显难以支付资金端成本(典型庞氏骗局),确实很大程度是因为其老板和运作人员胆大妄为。
据称在前不久北京一次P2P闭门会上,众多P2P老总大骂e租宝,认为它的玩法,“不但是自己作死,还绑架了行业”。但这不代表P2P理财行业只有这么一个害群之马。据统计,2013年累计有74家P2P平台机构出现提现困难、倒闭或跑路等问题,约占P2P平台总数的9.3%;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多达275 家,是2013年的3.7倍,占平台总数的比重上升到了17.5%。2015年1月,评级机构大公信用数据列出了266个网贷平台黑名单和676个预警名单,共涉及942家平台,相当于行业60%的公司都上榜。名单中甚至包括了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红岭创投等行业龙头机构。
“出了事”,自然有人会要求政府加强监管。e租宝出事之前的宣传极为浩大,出事后有人“秋后算账”,一个个地把曾为其站台或宣传的媒介机构或个人都找了出来,不仅包括很多权威纸质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还有搜索引擎、自媒体、各种名人,甚至还包括央视这样的大型公共媒体。很多人在谈及为何e租宝规模能做到这么大时,都把央视上的广告拿出来说,认为央视的权威地位导致了很多人轻信这一产品。于是有人在知乎上建议,“国家应该规定,比如金融、医疗、法律这类需要专业资格的服务,不得在大众媒体投放广告,应该像烟草广告一样严格控制起来。”
该管得这么严吗?肯定有人持不同的看法。毕竟也有很多讲究信誉、风控做得比传统金融机构还好、收益也不错的金融创新产品,在许多民众依然还只是谨慎地进行储蓄,投资理财渠道总体上看依然狭窄的情况下,P2P理财这种可以让民众更平等地享受改革带来红利的普惠金融产品,没有必要限制得那么死。何况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而且要说监管,政策层面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2014 年初,政策层面就开始准备把P2P网贷这种创新业务纳入影子银行范围来研究监管,后续银监会又陆续提出“四条红线”、“六项要求”等等。当然这不是说政府监管已经做的足够好,但就以目前互联网革命的时代特征而言,监管比金融创新落后一拍,也是正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要求严管,确实没有必要。
长期关注股市的人就知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相比,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散户占据主导地位。瑞银(UBS)数据显示,过去5年,散户投资者占到A股成交量的80%左右,而今年这一比例达到90%。而相比之下,美国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占到 70%。这还是在中国股市已经发展了近三十年,经历过许多次过山车后,依然出现的情况,股市要达到“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成熟状态,还相当遥远。而其他的创新理财方式就更容易出现散户过多的现象了。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计葵生曾表示,中国的P2P理财有一个特色,平台上100%是散户投资人——当然100%可能是夸张了,但散户比例确实有到90%以上。而美国很多的P2P平台投资方有很大比例是机构投资人,有专业度,如一个叫Prosper的P2P平台,当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约占据了Prosper总资金来源的50%。
据贝恩咨询提供的报告,截至2012年,中国约有70万名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财富达到22万亿。按照经济学家李迅雷的说法,包括高净值群体在内的中国私人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方面存在明显的错配现象,隐含着较大风险。因为众多投资者的资产结构中,包含房地产在内的实物资产配置比重过高,金融资产中低信用等级的品种占比过高,从中长期看,这一定会出问题。
高净值人群尚且有严重的资产错配现象,普通投资者就更不用说了。对于风险方面的认识,许多人都是极其二元化的,即只存在“没风险”和“骗钱的”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国有大行的一切金融产品,后者包括所有没承诺保本的金融产品。这也导致许多金融产品想要卖出去不得不进行虚假宣传,反过来又扭曲了市场的风险状况。此外,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导致对政府兜底抱有过高期待,说直白一点就是挣钱了是我的,亏钱了必须有人赔,不赔就要“闹”——这些散户的不成熟表现,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种种乱象。
中国投资者要走向成熟,吃教训还不够,需要更为系统的“教育”。一般而言,投资者要走向成熟,需要“吃一堑长一智”,按市场方式办事,多出几个实质性的投资理财产品违约,或许能加快投资者成熟的进程。但就中国股市历经近三十年还非常“幼稚”的案例而言,光让投资者吃些苦头,似乎还没有办法真正长大,毕竟,“贪欲”、“红眼病”、“羊群效应”等心里机制可能更加难以克服。
在这种情况下,对国人进行更早、更多地投资教育,或许才是更为有效的办法。人们需要把理财投资当作数理化这样的课程,铭记于心。这种教育不仅需要面向如今的投资者,也要面向潜在的投资者,甚至是在校学生。
下一篇:23号新浪创业医疗健康专场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