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释放出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强烈政策信号。此举必将对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又是项繁琐的社会系统工程,既关系亿万民众切身利益,更关系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政府施政形象,应克服操之过急、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的倾向,预先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坚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原则,做到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在笔者看来,应夯实社会服务购买、监督和评议等三个领域的政策配套制度,才能确保社会服务质量。
决定购买社会服务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规范。我国虽在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但经过实践,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漏洞,已难适应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势发展需要。近10年来,全国发生在政府采购领域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使采购由分散的小腐败向集中的大腐败现象发展,这一腐败现象饱受民众诟病。可见,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规模,必须制订新的法律规范。因此,当前应制订一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法》,把购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考虑周到,用立法来消除各种隐患和漏洞;对政府购买方式、程序、监督形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严格招标购买行为,堵塞发生腐败行为;尤其对社会服务购买供给双方应履行的法律责任进行严厉规定,对在购买过程中发生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腐败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净化服务购买市场,重塑政府购买形象,增强民众对社会服务购买的信心。
保证购买社会服务质量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过去政府采购虽赋予了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监督权力,但监督执法权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尤其没有引入社会机构及相关媒介的公开监督,使许多监督流于形式或软弱无力,无法发挥监督威慑力,以至许多采购腐败大案屡屡发生,难以根除。如沿袭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社会服务购买中的腐败行为仍会大行其道,最终影响社会服务质量。因此,当前应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抽调技术力量和舆论媒介、社会合法组织组建常设监督机构,专门负责对社会服务购买程序、方式的合规性及购买价格真实性、社会服务买卖双方的合法性进行全方位监督;建立社会监督信息网络平台,适时发布社会服务购买项目、购买价格,接受公众监督,使社会服务购买监督由部门走向社会、由分散走向集中、由软弱走向强势,实现监督全方位化和常态化,消除监管漏洞和盲区,使社会服务购买不断朝着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方向发展。
提高购买社会服务水平离不开广泛的民主评议制度。过去政府采购权多集中在上级部门,且缺乏公开、透明信息,把社会民主评议挡在了大门之外,这为政府采购中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大门了方便之门,以至出现了集中采购的商品比市场平均价格要高、质量比其他厂家要差的怪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采购形象和国家利益,使政府整体采购水平处于较低位置。可见,推进社会服务购买阳光化、提高社会服务整体购买质量和效率,必须有成熟的民主评议制度作依托。因此,应设立一整套社会民主评议制度,组建由各行业专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的社会评议机构,专门实施对社会服务购买结果进行综合考评,并开展公众对社会服务满意度的测评;通过考评确定社会服务购买价格的合理性和服务质量的满意性,做到“货比三家”,淘汰价格过高、质量不过硬的社会服务,使社会服务不断向价格最实惠、质量最可靠、服务效率最高的服务组织倾斜,真正发挥财政资金最佳使用效率。
上一篇:牌中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下一篇:创新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