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共治: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已召开,美好前景早规划……”在汉江路街办东风社区,东风阳光艺术团女鼓队正在演唱歌曲。
东风阳光艺术团有62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其中党员11人。上百件乐器,500多件服装道具,大多是退休党员主动捐助制作的,每项活动,党员也冲在前面。
东风阳光艺术团只是社区老年协会的成员之一,在协会内部,这样的党群社团一共有6个。
东风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家华介绍,协会成立之初就在内部成立了党支部,并逐渐更名为“东风社区党群文化艺术团”,通过支部引领的形式,带动协会发展。
东风社区有居民17000人,其中老年人约有4500人。协会成立之前,老年人缺乏活动平台。协会成立后,丰富了老年人退休生活,协会利用文艺活动,对五城联创、魅力中国城竞演、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以及打击非法集资、打击邪教、禁毒禁赌等活动进行宣传,营造了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拆迁是社会治理中最难啃的骨头,但是在熊家湾村,拆迁进行得顺利且平稳。
熊家湾村成立 “项目党支部”,由村、项目管理方和建设方三方联合组建,将村里的党员代表吸纳进“项目党支部”,在拆迁及项目施工中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
项目党支部把办公地点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背街小巷,哪里有需要,项目党支部就出现在哪里。两年来,项目党支部处理大大小小数百件纠纷,保障了火箭路、地下综合管廊的顺利建设,同时也维护了村民利益。
在阳光社区,一款名为“智慧社区”的APP即将上线。它搭建一站式便民服务云平台,链接辖区单位、商户、居民、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等,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互利共惠,嵌入2.5D街情示意图,实现居民特征一键检索、突发事故动态反馈、应急处置准确及时。
汉江路街办还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即可获得积分,用于考核评优;推行楼栋自治,每栋楼推举一名党员作为“楼栋长”,协助管理公共事务;推行民主议事,社区事务由居民代表共同商议。
共享:成果共享惠泽民生
7月7日,在阳光·栖谷小区市民广场,数十名幼童拿出玩具义卖,吸引数百名居民购买,所筹资金将统一纳入阳光社区设立的“公共服务基金”。
设立“公共服务基金”是汉江路街办推行社会治理创新的举措之一。
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马丽说,社区经费并不充裕,如果需要修建便民设施,原来只能向上申请资金,现在社区可以从“公共服务基金”里开支。
“公共服务基金”的资金主要由政府、社区划拨,或者商户、居民捐赠,其中政府和社区资金占比很小,目的是利用政府公信力,引领社会成员树立“家园”意识。
“公共服务基金”是汉江路街办共享成果的一个例子。通过创新方式载体,提升了服务能力,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理念在汉江路街办生根发芽。
茅坪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以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6户103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2017年4月,以党支部为核心,茅坪村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将全村资源进行整合,以汉江樱桃和花卉为拳头产品,大力发展现代观光采摘农业。同时,国瑞控股作为扶贫结对帮扶企业,给予茅坪村60万元的产业资金扶持。
现在,茅坪村将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安排在专业合作社开展,除了理论学习,还有实践工作。
茅坪村党支部书记罗平说,在脱贫攻坚中,党员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先富带后富,先进带后进,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致富。
在党支部坚强领导下,通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茅坪村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让贫困户得到实惠。
党建的力量立竿见影。以专业合作社为支点,茅坪村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村贫困人口只剩下1户3人,打了一个漂亮的脱贫翻身仗。
在党建引领下,茅坪村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村容村貌也实现大变样。
罗平介绍说,过去的茅坪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始后,党员冲锋在前,不仅打扫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而且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带动下,茅坪村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实现了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社会治理创新,带动环境进一步优化,吸引众多项目入驻。万达、昌升、绿地、高铁小镇……一大批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群众也从项目建设中分享到红利。
汉江路街办党委书记何涛说,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以社会共治为方向,汉江路街办形成了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一个和谐稳定、转型升级的汉江路街办已奔上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