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根源从何而来
社会 2019-07-21 17:30:03 字数:3694

我们无数的文学家、批评家,总是去评判民族的缺陷、劣根性;远的如鲁迅、柏杨,近的如陈某青、严某苓;他们只是提出批评,却无从建设,引起反思,却不提供出路。这就在于文人感性的思维,即使敏锐,但也缺乏深度科学的洞察。只有结合社会学,才能从中给出最本质的答案。人生而是没有思想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一个民族也一样,任何民族性格、思想,都是其所在的社会环境所塑造出来的。

古希腊由于伊比利亚半岛多山,农业无法发达,陆上交通不便,而又承接着埃及、两河两大文明漩涡的支线;势必发展出海商文明,商业文明中每个人都是流动的,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可以被定义的,所以人民会崇尚自由民主;陌生人社会中,人际交往也会重视契约精神;流动人口难以管理,于是也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而农业文明的经济基础是耕地,耕地是静止不动的,它就会衍生出一系列特性,形成农耕民族的性格。

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根源从何而来

每个农耕民族的基层社会都大同小异,这些小的差异也影响了各民族不同的发展道路;如法国的农民主要受制于封建贵族;印度农民则受制于神权,俄国则是最为低下的农奴,这也造成了俄国一直都是世界上最专制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农业社会,可被称之为乡土社会,它是有乡绅与农民组成的。长在地里的庄稼动不了,对于完全依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当下的稳定”更重要,要稳定就限制了变数;“重复”就变成了中国真正的乡土本色,日复一日的去重复自己上一代。

人也动不了,人们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一样的人,“熟人社会”也就此形成;过于熟悉的相处,使每个人对彼此都知根知底,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也就随之而来,代替了法律;人与人之间的承诺,就单凭熟悉来互相信任,于是也产生不了契约精神。而更为致命的是“差序格局”,即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复杂社会关系网, 它的伸缩性极强,决定关系网大小的因素,在于关系网中那个核心人物的地位高低,就此形成了所谓的“关系社会”。

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根源从何而来

一个人犯了大错,但如果他和我的关系非常亲近,那么我想尽办法也要包庇他或者帮他瞒过去,但如果这个人和我几乎没有任何交集,那么他一定会面临无情的惩罚。西方人人平等的道德观念在中国的乡土社会毫不适用,中国的乡土社会所遵守的道德规范缺乏普遍性,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来审时度势,这也就能够很好的解释出,为什么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反复强调人脉的重要性,强调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另外,由这种乡土社会形成的政权,也被社会形态所限制。农民跑不了,自然农业税好收,商人流动性强,税不好收;于是政府势必会走向重农抑商的道路。而基层农业社会的规模越庞大,它的单一性对意识形态的塑造也就越强。于是中国这种乡土社会所塑造的民族性格于小农思想,越往后越明显,到清代达到了极致。当代中国已进入工商业社会,但由于社会中坚人群仍然脱胎于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形成的顽疾仍然存在。

随着社会结构和形态的改变,乡土社会的影响终究会慢慢散去,完全生长于工商业社会的新生代必然会洗掉乡土的泥尘,形成新的民族性格;这才是改掉民族“劣根性”的根本方法。

0人参与回答
  • 未添加任何数据~~

提示信息

联系电话:
1585150508*
QQ交谈:
小编
站长微信:
站长邮箱: service@qingjiuzhu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