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涵养良性社会氛围
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良好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扭曲变态、颓废阴暗的不良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当前,社会问题、群体矛盾、恶性事件的不时发生都向我们透露出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示我们把脉社会心态的基本走向,构建社会心态的优化渠道,是维护和保证社会健康良性运行的重要命题。
利益分配上让利于民,打破影响良好心态的资源屏障。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力日益增强。让全体国人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化改革,凝聚人心,赢得民心的当务之急。优化分配体制,完善税收机制,遏制贫富差距过大的不良状态。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保证农民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充分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保证有劳动能力的人劳有所得,不仅有利于调整利益分配,也是使人获得尊重,体现价值的必经之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
政治制度上取信于民,拆除影响良好心态的体制藩篱。保证国人共享改革成果需要政治制度的保驾护航。改革各级政府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新分配代表比例,使基层民众、弱势群体、农民群体发出声音。真正落实人民参政议政的途径与渠道,在法律修订、政策出台、选举任命等事关人民重大利益的关键问题上,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通过听证、公示、列席等具体举措,取信于民。切实惩治腐败,使那些以权谋私、丧失党性、坑害百姓的不良官员受到应有的惩处。
工作实践中服务于民,消弭影响良好心态的沟通障碍。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通过管理创新还人民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现代国家制度完全不同于封建王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代国家,人民是纳税人,各级政府、各级官员都是人民聘用服务者,建立服务型政府,强化服务意识,服务于民是一切政府赢得民心的必然选择。因此,应在工作实践中服务于民,理解民众疾苦,体察百姓需要,回应公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人民政府服务为民的具体举措。
社会心态是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是政府工作的“试金石”,关注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满足社会成员的心理需求,提升社会成员的心理素质,既是政府分内之事,又关系到社会良性运行。心态的培育亟待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紧要的是,应把社会环境营造好,并附之以科学导引,使健康的社会心态在我们的社会中生长并形成气候。
上一篇:柴柴居然学会了这招,社会社会
下一篇:一个漂泊的流动的社会——江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