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悄无声息!
就在大家还在热议“范冰冰”们时,
娱乐圈毒瘤对中国的影响,
就已经显现出极其可怕的后果了!
看看刚刚公布的诺贝尔奖,
小小的日本竟又有科学家获奖,
进入21世纪后,日本诺奖得主人数,
已超越英国、德国和俄罗斯,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奖大国!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莉森。
相关讨论也随之而起: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家获得奖项?”
“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
相当于每年一个啊,太牛了吧。”
每一句,都深深刺痛着我们的神经……
为拉近中国人与诺奖的距离,于是,
有人研究起诺奖得主跟中国的关系,
结果发现,
我们虽不生产诺奖得主,
但是我们生产诺奖媳妇儿啊!
德国的托马斯•苏德霍夫,
是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他拿奖的消息一公布,
中国许多媒体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
纷纷写道:“中国科大女婿,
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奇怪?德国科学家获奖,
跟咱中国有什么关系啊?仔细一打听,
才知道托马斯的老婆陈路,
是中国科大毕业生,但她早已定居美国,
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由于陈路的老家是江苏无锡,
不少媒体还将托马斯称为“无锡女婿”,
而托马斯看到报道后没有说什么,
只是哈哈大笑。
2014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
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时,
美国人都还没来得及高兴呢,
远在安徽的蚌埠第一中学,
就先挂出了这样的标语,醒目极了:
原来,他的妻子吉娜是中国人,
曾毕业于蚌埠市第一中学。
网友们调侃道:
“热烈祝贺我老家北京隔壁的隔壁,
安徽蚌埠一中的女婿获得诺贝尔奖”。
女生们就更感慨了:
“看来学得好不如嫁的好啊”。
再看看下面这个就更夸张了。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跟成都女孩魏莉华在伦敦相爱了,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
国内媒体得知消息后,
就纷纷称呼他为“中国准女婿”,
后来他到四川演讲,
各大媒体版面赫然写着:
《“四川女婿”诺贝尔奖得主来川演讲》。
对此现象,
美国侨报网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女婿”获诺奖?少一点阿Q精神!
是啊,泱泱华夏,
难道想拉近跟诺贝尔奖的距离,
只能靠没有尊严地沾亲带故吗?
如果学校都这样功利,
又如何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为何日本一个弹丸之地,
就能把中国科研远远甩在后头!?
近几年,总有人说日本衰退了,
日本已经不行了,
但日本远比我们想象得还需要去警惕。
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贝尔奖?
这个恐怖的问题,
其实在几组数据中就能弄懂。
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显示,
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
仅次于飞行员,大学副教授为55.6万元,
大学讲师为46.2万元,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
已达到90万人民币。
而日本学士院的院士,定员150人,
他们的待遇有多优厚呢,
看看下面的数据:
据2015年日本学士院财务报告显示,
发放院士工资3.34亿日元
院士差旅等补助经费4.36亿日元。
而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水平的中国院士呢,
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只有5688元,
年薪基本只有20万人民币,
很多时候,都要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发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
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
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
而我国之前研发经费仅占GDP的1%,
发达国家一般都有2%,直到2017年,
加大投入,才占GDP总额的2.12%。
而日本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申请经费,
不必层层审批,立即就能拨下来。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
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
让他们可以获得,
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
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
不拼校友,也不拼女婿,
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
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
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
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
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反观中国企业跟科学家就相对疏远了,
施一公教授和饶毅教授,
曾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写道:
为获得资金支持,
相当比例的中国研究人员,
花过多精力拉关系攻关项目,
却没有足够时间参加学术会议、
讨论学术问题、从事研究或培养学生。
上一篇:幽默的娱乐
下一篇:《芝加哥》——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