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噱头,不代表它有实际的内涵。互联网经济时代,出现了“共享经济”的新噱头。然而这个噱头,实在只是反复炒作的旧货而已。搞互联网营销的人们,生怕人们感到自己营销的东西不新奇,于是不断地给互联网经济增加新概念,起新名字不代表这就是新人,同样,一个旧现象,非要按上共享的名头,也不代表它是新东西。虽然人们只是在旧框架里转圈圈,但是却给了人一种不断“胜利转进”的印象。这是营销的神奇之处。
共享经济,如果细究的话,有反现代市场经济的历史内核。比如公社概念,或者经典的“乌托邦”概念,其体现的才是“共享”要求。历史上说,共享经济的概念,与经济民主等要求是叠合的,是人们提出的“反资本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概念。当下这个概念用到互联网的商品经济里,已经是滥用了。
共享精神本身体现的是人人互帮互助的要求,这种精神自古有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等等。但这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噱头后,其也就变得平庸了。
比如说滴滴打车,貌似共享。然而这种共享,与餐馆开张,人们聚集起来吃饭有什么不一样呢?人们聚餐,这是消费社会化的体现,而赚钱的还是餐馆——市场的常态。所谓共享的打车,车主们聚起来赚顾客的钱,更大的大头却在滴滴公司或者uber这样的大资本哪里——他们数百亿美元的估值可不是用来跟人们共享的。因此说,共享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交集,实际是有限的。如果硬要解释滴滴打车之类的就是共享经济,那么不仅餐馆开张是共享经济,而且股市运行也是共享经济。整个生活服务业都是共享经济。凡是能让人们聚集起来消费的都是共享经济。这种消费的社会化,组织化本来就是市场的日常活动。这体现不出任何超越之处。根本地可以质问一点——赚钱的是谁呢?呵呵。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真正的共享经济不同的地方,还是利益分配。其商业模式内部存在巨大的分配差异。一般来说,互联网的用户,比如社交网络,可以认为是共享网络了。然而用户创造的资本收益,却不可能为他们共享。这些实打实的数千亿美元的利益,一分钱也没进用户的腰包。活跃的用户,可以说就是投资者的“永动机”,只要他们在,收益就会有。我们经常听到网络公司收购,按照每个用户多少美元的价格。然而,这种买用户的资本交易行为,可与用户没有半点关系。
你称这叫共享经济?跟谁共享了?共享经济根本是互帮互助,然而互联网的所谓“共享经济“,只是在帮助投资者赚钱。当然,这种概念用滥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比如网络高利贷还能美其名曰叫”普惠金融“呢。甚至敲骨吸髓的赌场式的股市投机资本,都能叫做”公众资本“。
所以说,互联网经济在口号上很响亮,向来能“化腐朽为神奇”,然而它并不能真的做到。当我们谈论互联网的“扁平化世界”时,互联网的资本们正在疯狂造富,数十倍于他们的工业前辈。这可一点也不扁平。所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者:姜洪智 | 来源:iDoNews 专栏